胡德夫x音樂
“歌是要種下去的,然後,土地上才開出花來。”
台灣民謠之父
被譽為“台灣民謠之父”。1970年代,與好友李雙澤、楊弦等人開啟校園民歌運動,以《美麗的稻穗》、《牛背上的小孩》、《大武山是美麗的媽媽》、《最最遙遠的路》等經典歌曲,唱出台灣最具象征意義的歌謠,也唱出思念故鄉的詠歎,用滄桑且充滿力量的歌聲紀錄著他所走過的路途與人生。2005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匆匆”,該專輯入圍金曲獎六項大獎,並以《太平洋的風》獲得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與“最佳作詞人”獎。同時並獲得海內外一致推崇,獲得《華語金曲獎》及《華語傳媒音樂大獎》“最佳民謠歌手”“最佳普通話男歌手”等殊榮。2017《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普通話歌曲、十大華語金曲。






第33期「新·界 shifting point」


當壽命能夠延長兩倍
海底建起斑斕的牧場
城市上演空間變形記
道路設計不再有傷亡
科學與藝術交相奏響
捕捉穿越宇宙的晨光
新邊界不斷被打破
新世界正在被構建
Shifting Points Arrive
SELF講壇落地香港
香港城市大學City U·劉鳴燦學術樓
黃翔羅許月伉儷講堂
關於未來的六種想像
等你打開
“SELF格致論道”講壇是由中國科學院電腦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的科學文化講壇,也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講壇,致力於精英思想的跨界傳播。SELF是Science,Education,Life,Future的縮寫,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講壇每月舉辦一期活動,已經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舉辦30多期劇院式演講活動,邀請來自科技、教育、藝術、文化等領域的嘉賓登上舞台,每人用20分鍾左右的時間分享獨特的經曆和觀點。本次活動是SELF格致論道講壇第一次走進香港的活動,希望能夠通過此次活動促進香港和內地科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媒體支持: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日報、科技日報、文彙報、解放日報、觀察者網、瞭望智庫、環球科學、新浪科技、騰訊精品課、網易公開課、優酷教育、愛奇藝、微博科普、今日頭條、一點信息、知乎、喜馬拉雅FM、中科院物理所公眾號、科界App
蘇萌x空間科學
香港大學空間研究實驗室執行主任
未來論壇青創聯盟成員
"搜尋約3億光年外星係團中神秘的暗物質”
黃暉x珊瑚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一座珊瑚礁,就是一座海洋生物聚集生活的‘大都市”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生物學與珊瑚礁生態學學科組組長,中國科學院海南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站長。長期致力於珊瑚生物學與珊瑚礁生態學研究,主持/負責多項科研項目,其中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A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及其他省部級項目。提出我國珊瑚礁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為破壞而非氣候變化的結論,並引領珊瑚礁修複技術研發。獲得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第一完成人)、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等。
劉岱宗x城市交通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
“交通傷亡真的可以歸零嗎?”
曾主持並管理了與交通運輸部合作開展的公交都市創建項目,與北京市交通委合作開展了有關低排放區與擁堵收費項目,與成都和青島發改委合作開展了可持續與宜居城市項目,與住建部中規院開展的道路安全設計項目等工作。2014年被重慶市國資委特聘為重慶城市交通開發投資集團外部董事。2017年劉岱宗先生受聘擔任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第三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以及廣州市交通專家谘詢委員會專家。劉岱宗先生基於十多個城市從事有關公交發展的工作經驗基礎之上創立了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再發展綜合解決方案”技術理論體係。2014年劉岱宗先生創建了非營利性質的微信公眾號“一覽眾山小-可持續城市與交通”,至今召集了全球310位專業誌願者參與工作,並擁有5萬名關注者。2017年起擔任世界交通運輸大會未來交通技術與政策學科主席。
唐克揚x建築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著名策展人,藝術批評家和建築設計師
“我想要一所房子,麵朝大海”
畢業於哈佛大學,獲設計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擔任2010年“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典藏文明之光”策展人。與德累斯頓國家收藏館合作,在位於薩克森的皮爾內茨宮舉辦“活的中國園林”展。著有大量藝術、建築方麵的著作文章,包括《從廢園到燕園》、《長安的煙火》、《樹》和《夜》(法文和意大利文版),《美術館十講》、《十城畫記》和《癲狂的紐約》(譯作)等。
演講嘉賓
裴端卿x幹細胞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如果人體細胞能夠逆轉到幹細胞的水準,那麼人類的壽命將得以延長。”